高質量推進河長制林長制 讓生態美景常駐萬山
萬山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全面落實“河長制”“林長制”,嚴格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嚴格執行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制度,推進武陵山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在敖寨鄉中華山村務洞沖至兩河口河段,村級河長劉麗華正和村干部一起沿河道仔細檢查河兩岸環境衛生、河流水質等情況。作為落實河長制工作的“神經末梢”,村民經常能夠看到干部們巡河的身影。
“我們村一直把河長制作為常態化工作來抓,定期排查巡視河道。”劉麗華說,巡查過程中主要查看河道有無白色垃圾,以及水質是否清潔干凈無污染。
為更好落實“河長制”,萬山區積極探索“直管、托管、聯管”的多元管控模式,建立“縱向區、鄉、村三級負責,橫向涉水部門聯動配合”的責任體系,保證每段河流、每個支流、每個水庫,都有河長當好“專職管家”,全力保護水環境、改善水生態。
同時,為守護森林資源安全,萬山區用好用活“林長制”,組織林長和護林員常態化開展巡邏巡護,動態掌握森林資源現狀。
進入春防期后,全區各級林長和護林員們穿山入林的腳步愈來愈頻繁。在下溪鄉興隆村的山林里,分管林業的副鄉長正和護林員們一起巡山。
“我們村主要是組織護林員開展巡山工作,要求是每個月至少巡山25天,只要是不下雨,我們都會持續開展巡山工作。”興隆村村級林長楊天德說。
在兩邊密密麻麻的樹叢中,一條小路若隱若現地延伸到山林深處,這條路是林長和護林員們長期走出來的。為了讓每一片森林都有“專屬守護者”,萬山區落實森林資源網格化管護,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原則,建立了覆蓋全區的區、鄉、村三級林長制體系,各級林長盡職履責,共擔森林資源保護發展任務,實現“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樹有人護、責有人擔”的生態資源保護新格局。
下溪鄉黨委委員、政府副鄉長蒲祖望表示,在平時的巡查當中,還要做好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的預防工作,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綠色是發展的底色,自然資源在可持續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保障和支撐作用。接下來,萬山區將持續把“河長制”“林長制”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壓緊壓實責任,常態化開展巡河巡林督查,堅決做到守林守河有責、護林護河擔責、治林治河盡責,確保工作落到實處,以實際行動守護好綠水青山。( 夏明凡)
責任編輯:陳虹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