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2.6萬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穩糧增豆”
今年,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大力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全縣共實施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面積2.6萬畝。目前該縣玉米移栽、大豆播種工作已進入收尾階段,整個種植工作正有序推進中。
近日,記者走進官舟鎮桃子村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示范基地,只見玉米舒展著翠綠的枝葉,長勢正旺。玉米葉下,株株豆苗破土而出,規整排列,兩種作物間隔種植,一高一低相得益彰。
“通過我們大力宣傳,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村民的積極性非常高,現在我們村已經達到了360畝。”桃子村村委會副主任冉萬萬說。
冉萬萬告訴記者,目前該村98%的農戶都已完成了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的移栽、播種工作,只有少部分農戶因為勞力缺乏的原因還在收尾階段。為了搶抓時節,這幾天村里聯合鎮政府逐戶摸排,組織人手及時幫助農戶將玉米移栽和把大豆種子播下去。
“在進行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的時候大家要注意栽的方法,我們按照兩行玉米,三行大豆的模式來栽,兩行玉米之間的行距是40公分,株距是18-24公分……”
在村民冉龍亮的莊稼地里,官舟鎮農業服務中心負責人冉松正在講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冉龍亮家就是因為缺乏勞動力,所以他家的移栽、播種工作落在后面,心里十分著急。了解到該情況,鎮政府及村委會組織人手幫忙,為其提供技術和勞力上的幫助。
“今年我是按照兩行玉米套三行豆子,種了有3畝地,我希望今年能多收點糧食。”冉龍亮說。
玉米和大豆屬于同季節種植的農作物,一直以來存在相互“爭地”的矛盾,種玉米就會減大豆,種大豆又會減玉米。將玉米和大豆“聯親”在一起,可保證每畝玉米平均產量不減少,同時還能多增加大豆產量,種植經濟效益、生態效益都得到大幅度提升。
“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是對傳統間套作的改良升級,能充分發揮邊行效應和大豆固氮養地作用,有利于改善土壤條件,提升土壤地力,可達到玉米不減產,增收一茬大豆的效果。”冉松說。
該種植模式在沿河推廣以來,該縣以政府主導,多種生產主體參與的模式,鼓勵農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通過土地流轉、代耕代種代管等方式開展適度規模種植,在全縣實施2.6萬畝的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項目。目前,各鄉鎮(街道)已陸續完成大豆玉米帶狀復合技術培訓、物資進基地、玉米肥球育苗及規范化移栽、大豆規范化播種等工作。同時,已啟動種管收全程技術服務工作,各點農技人員將通過蹲點包片等方式,因地制宜指導做好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工作,確保技術到戶到地。
“今年我鎮積極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面積1200畝,分布在桃子、林壩等12個村,目前玉米移栽和大豆種植工作基本全面結束。下一步,我鎮將積極組織農業服務中心、村支兩委干部深入田間地頭,督促群眾加強田間管理,同時邀請縣有關農技專家積極提供農技方面的服務,通過示范點的示范帶動,逐步全面鋪開,有力有效保障我鎮糧食安全。”官舟鎮副鎮長冉茂海說。
據了解,今年,沿河堅持穩量增豆、堅持規模生產、堅持多措并舉、堅持協同推進的工作思路,大力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積極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重點圍繞抓點示范、以點帶面、抓早動快,示范引領四大措施,抓緊抓實2.6萬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任務落實落細。目前,各承擔主體搶抓農時,實現了應種盡種、應播盡播,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整體工作有序推進。(田霞飛 鄒琴印 何進強)
責任編輯:陳虹
網友評論